市人大常委会调研我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情况



近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符英率调研组,一行五人莅临市慈善总会,以实地和座谈形式了解我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整体工作情况。市民政局局长沈名晓和相关同志参加了调研座谈。


调研组首先走访了中山市大病困难帮扶中心,详细了解了中心的运作模式、资金来源、救助流程、慈善助力社会救助的做法,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市民政局主动破解“因病致贫”难题,依托市慈善总会“完美博爱慈善基金”,设立市大病困难帮扶中心。中心自2018年4月18日试运行以来,截至2020年5月底,共救助3017人次,累计发放专项慈善救助663.42万元。


座谈会上,沈名晓局长分别从目前我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下阶段工作计划三大方面向调研组进行了汇报。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我市民政部门全力以赴惠民生,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救助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民生福祉受惠面不断拓宽,社会救助体系日趋完善,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取得长足发展。近年来,全市开展临时困难救助逾5.16万人次,累计发放救助金6548万元。今年1-4月疫情期间,全市共向1993人次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救助金479万元,有效保障受疫情影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除此以外还积极发挥社会力量作为社会救助的有力补充,建立健全“三大”帮扶中心,高质量破解困难群众“三保障”(看病、读书、住房)难题,不断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


陈符英充分肯定了市民政局在推动社会救助体系改革的工作成效,强调民政部门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好“六保”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逐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建立和落实好乡镇(街道)层面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和主动发现机制,健全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并逐步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二、不断增强基层经办服务能力

明确和强化各级责任,尤其是要明确在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中村(居)民委员会的协助责任、乡镇(街道)的审核责任和市级民政等有关部门的审批责任。大力推进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鼓励将低保、特困等社会救助审批权下放,积极推行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

三、创新建立“互联网+救助”模式

要从社会救助服务对象需求出发,以社会救助业务发展为驱动,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梳理服务事项,提升服务能力,增强社会救助的主动性、精准性、便捷性。

四、进一步规范监督管理

对发现的挤占、挪用、截留和滞留资金等违规问题,及时纠正并追究责任,结合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部署开展农村低保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等工作,坚决整治“人情保”“关系保”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