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这十年 · 慈善社工篇


2022年9月26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民政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完善慈善、社会工作、志愿服务事业法规政策体系,积极培育扶持慈善力量,大力推进社会工作人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有效动员引导慈善社工力量服务党和国家大局,我国慈善社工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慈善事业第三次分配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慈善社工事业

法规政策体系日益完善

  一是全面构建了以慈善法为基础的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政策法规体系。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填补了慈善立法空白,为我国传统慈善走向现代慈善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坚持鼓励支持和监督管理并重,持续推进“依法治善”、“依法行善”,围绕慈善组织认定登记、公开募捐、慈善信托、活动支出、信用管理、志愿服务、信息公开和财产保值增值等慈善事业的主要环节,落实扶持鼓励政策,构建综合监管体系,加大信息公开力度,鼓励社会监督,加强行业自律,慈善事业公信力和透明度显著提升。

  二是推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迈入法治化发展轨道。2017年,国务院公布实施了我国志愿服务领域第一部专门行政法规《志愿服务条例》,为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民政部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动出台《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出具办法(试行)》、《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标准,着力建立健全志愿者注册、培训、星级评价、保险保障、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志愿服务组织培育发展和身份标识、志愿服务信息数据归集等各项基础性制度,使志愿服务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稳步提升。

  三是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制度框架。2012年,民政部等19部门出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这是我国首个社会工作国家规划,绘制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发展蓝图;2018年,民政部等部门出台《高级社会工作师评价办法》,建立起了初中高级相衔接的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制度,打通了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晋升通道。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将发挥社会工作作用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等多部法律法规,发布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制度框架,为推动社会工作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慈善社工事业规模

不断壮大

  一是慈善力量持续壮大。截至目前,全国登记认定慈善组织超过1万家,备案慈善信托合同金额达40亿元。慈善参与渠道更加多元,从设立基金会到备案慈善信托、提供志愿服务不断拓宽。捐赠形式更加多样,从捐钱捐物为主向捐赠股权、房产、知识产权不断拓展。慈善动员能力不断增强,捐赠规模不断扩大,大额捐赠成为常态。2020年我国慈善捐赠规模超过2000亿元,较2012年增长155%。参与方式更加便捷,特别是互联网慈善蓬勃发展,成为慈善事业新的增长点,通过互联网募捐的款项每年增长率均超20%。截至目前,30家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累计带动超过510亿人次的网民参与,累计募集善款350亿元,人人公益、随手公益、指尖公益渐成潮流,我国已成为互联网慈善的全球引领者。


  二是志愿服务队伍快速发展。民政部通过建设应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推动志愿服务组织培育和身份标识工作,指导各地建设志愿服务站点,倡导推广项目化运作、“菜单式”服务、“五社联动”等模式,不断夯实志愿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全国已标识志愿服务组织超过2.3万家,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汇集志愿者队伍超过129万支。
  三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已成规模。截至目前,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已突破160万人,其中持证人员突破73.7万人,分别较2012年增长了800%和1360%,特别是开通了高级社会工作师评价,有效促进了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和素质提升。以专业岗位开发、专业机构培育、服务站点建设为切入点,开发设置了近50万个社会工作专业岗位,成立了1.5万余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就业创业、发挥作用搭建了广阔平台。

引导慈善社工力量

服务党和国家大局

  一是助力脱贫攻坚。协调有关部门出台企业扶贫捐赠所得税税前全额扣除、扶贫货物捐赠免征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并通过搭建平台、建立渠道、畅通信息等方式,全面动员引导慈善社工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在脱贫攻坚期间,全国慈善组织用于扶贫济困的支出年均500亿元左右,广泛投入生活救助、助医助学、文化扶贫、消费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领域,有效支持了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形成了慈善力量助力减贫脱贫的中国样本。2018年至2020年,民政部牵头举办的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连续三年聚焦脱贫攻坚,累计对接扶贫资源200亿元。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支持“三区”计划,2013年以来累计为“三区”选派8500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受益群众达到500余万人次。
  二是助力疫情防控。2020年1月26日发布《关于动员慈善力量依法有序参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公告》,《新闻联播》予以播发,在全国范围内动员慈善力量依法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引导慈善力量重点支持湖北省、武汉市等疫情严重地区。2020年上半年,社会各界捐赠资金396.27亿元、抗疫捐赠物资10.9亿件,全国1000多万名注册志愿者、20多万名社会工作者投身疫情防控,服务各类人群上千万人次,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慈善组织积极筹集款物,广大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积极参与社区防控,助力织密疫情防控的“安全网”。
  三是助力基层治理。引导慈善力量开展扶贫济困、扶老助残、恤幼救孤,搭建了社会公众奉献爱心、服务社会、参与治理的平台渠道,传播了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拓展了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的参与途径,补充了基层民政服务力量,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支持湖北实施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服务示范项目,在210多个乡镇(街道)、社区开展专业服务,累计受益人群170万人次;在全国开展“五社联动 情暖基层”为民办实事活动。截至目前,全国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志愿服务站点覆盖率整体已超过60%,建成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2.3万余个,5.8万名社会工作者驻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