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行动×寻·展古村落 | 拾取中山古村落的文化记忆


2022年9月20日  

前言

·展古村落——中山侨房建筑及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行动项目(以下简称“寻·展古村落”项目)是由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师生于2013年发起的项目,致力于中山侨房建筑及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挖掘和可持续性发展,为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进行学术探索,让市民形成热爱传统文化、重视文化传承的意识,使更多的人投入到古村落保护的行列之中,坚持以文化教育服务社会,让城市“记忆”可以更久一点。

该项目于2021年由中山市慈善总会选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公益创投联合行动,经三级赛事遴选最终被评为三星优秀项目。目前正由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提供投后陪伴赋能服务。

以下为项目成员王凡荣的分享。

王凡荣:男,浙江温州人,中共党员,2022年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景观设计专业本科毕业,寻展古村落项目学生团队负责人,自2018年加入寻·展古村落项目团队,牵头发起与作为主要人员参加寻展“拾忆记”子项目课题和“祥龙献瑞”寻·展古村落项目展的执行工作。


初识寻·展古村落项目是在学校的设计概论课程上,黄丽雯老师在课堂上介绍了寻·展古村落的项目起源、项目特色、项目发展等情况。虽然我并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山人,但自幼对传统建筑抱有极大的兴趣,于是就加入了项目咨询群。后来黄老师在中山曹边村开展的《老房子·新故事》故事会急需志愿者帮忙,而我有幸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其中。这也是我第一次前往寻·展的秘密基地。

那次分享会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居然有这么一群人可以那么用心地去探索和挖掘中山古村落建筑及本土文化,通过考察、发掘、绘制、设计、拍摄、绘画、宣传等方式将这些珍贵的老建筑与其蕴含的传统文化再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真的非常有意思,着实令我叹为观止。


分享会现场

一次偶然的机会,黄老师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外出学习的机会:前往江门开平市塘口镇仓前村,参加“时代中国——仓东保育:乡村振兴与文化遗产活动周”。

一进仓前村,我就被它的美貌所吸引,金黄的田野,碧波荡漾的池塘,民国时期独有的中西合璧建筑,虽为人作,宛若天成。在这场乡村文化盛宴中,开平本土匠艺、精彩绝伦的武术表演、赤坎煲仔饭、火烧马岗鹅、马岗濑粉让我连连叫绝,当时,我有机会听到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学者在文化遗产保育方面的心路历程和经验。这些所见所感为我和同学们日后的创作提供了不少灵感,同时也启发着我思考如何将所学到的理论应用于乡村振兴和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仓前村的人间烟火气

现在每每想起,很多珍贵的瞬间仍然历历在目,虽然只是一名刚踏入大学的学生,在职业规划方面并没有那么清晰的认识,但也是因为这次经历让我坚定了自己留在项目组的决心,同时也开启了我与公益“一生”的缘分。


旧城改造的浪潮势不可挡,为推进三旧改造,加快城市化更新,中山西区长洲的“后山村”于2018年启动旧改。开平游学结束后,在四位指导老师的支持下,寻·展古村落团队启动了中山西区长洲乡后山村“拾忆记”的考察调研,我们想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现在,给未来留下过去的一点记忆。

通过这次调研,团队发现后山古建筑记录已经迫在眉睫,希望能够通过团队伙伴的专业知识记录后山古村落的搬拆过程,并从中提取有价值的文化符号,在乡土、乡情、乡音、乡贤等文化重建工作方面做出设想,留住这些文化遗产,为后世保存这段文化记忆。·展古村落的小伙伴们从2018年开始,穿梭在后山拆迁围挡的狭窄街巷与残檐断壁里,把后山的肌理变化记录了下来,献给未来,致敬后山。


作者实地探访后山村

当时恰逢寻·展古村落校园团队初建阶段,因为我在团队中的一些比较不错的表现,使得当时的师兄希望我能留下来成为寻·展古村落的负责人,其实我当时真的很懵:“让我做负责人??可是我真的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怎么带领团队往前走呀!”当时内心真的一万个不愿意,经过左右权衡,我选择放弃成为项目的负责人。

最后事情的发展却超出了预期:由于当时师兄毕业,负责人也处于停摆阶段,项目主要依靠老师的指导和安排,这也导致了项目开展不太顺利并时常处于被动状态。百般犹豫之下,心中也感念项目组的四位指导老师对我的种种帮助,特别是当初愿意带我前往开平学习交流的黄丽雯老师,所以还是决定担起责任,努力做好寻·展古村落的负责人。


然而一切的问题并没有因为我成为负责人而结束,更多的困境和麻烦接踵而来。

首先是子项目课题,由于团队前期准备的不充分以及缺少项目的实践经验,在项目记录中,经常像无头苍蝇一样不知道每次该做些什么,怎么做,做成什么样子。既没有前期大量的调查和准备,中期过程开展的也不是很顺利,后期就更没有复盘和整理,所以项目进度就超级无敌慢。

其次是2020年疫情爆发。团队成员都处于线上学习的状态,异地办公更是直接导致项目全部停摆,项目进度条直接陷入冰封状态,大家仿佛都达成默契一样,没有人再提这件事。


古村落寂落无人

 疫情带来了很多的变化,每一次停摆都在蚕食着我们的内心。

作为项目负责人,这样的时刻也让我冷静下来,对寻·展古村落项目甚至人生做了更多冷静的思考:

虽然我一直希望努力做好很多事情,当好负责人,但是现实总是不尽人意。因为我的能力不足,导致项目团队没有办法形成合力,更有效地执行阶段性的计划;因为我没有将任务落实到个人和时间节点上,导致每一次的行动都存在一些问题和漏洞;因为我的管理不善,加上疫情爆发,团队的成员青黄不接,出现了断层。

大量问题的出现仿佛像一座座大山压在身上,其实心里不是没有想过放弃,脑海中也无数次浮现过转身离开的瞬间,但是最后心底的那份责任心还是驱使我放弃了放弃的想法。


虽然各种事情一地鸡毛,我和搭档还是硬着头皮写下了这些年月里项目团队里的种种问题和不足,并努力从节点开始改善问题:补充新成员,制定培养体系,安排定期考核,整理子项目,积极跟老师沟通等等。

前期大量的失败经验和自我反思让我们尝试摸索出一条可行的实践道路:

我们将散乱的团队成员部门化,明确每个部门的职能,推行自治制度,大家都参与其中。


项目团队在古村落开会

对现有的项目进行梳理,然后进行复盘。将项目现有的内容进行模块化整理,同时与各部门的职能相结合。

投入时间和精力,在项目执行中尽力培养下一任负责人。

问题一直都存在,但是坚冰开始一点点融解,发生着改变。


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公益创投联合行动是项目团队成长的重要契机。在多方筹备之下,寻·展古村落项目顺利进入20强,前往深圳完成决赛路演答辩,并荣获三星优秀项目称号。更重要的是,我在赛场上见到了许多厉害的专家与导师,同时认识了粤港澳大湾区内许多卓越的公益团队,见识了各种奇思妙想和体系模式的碰撞。

决赛路演后,主办方与各联合支持单位为我们提供了相应的综合赋能支持,可我们并没有积极主动出击,总是被动地接受着联合行动发布的任务。也因此错过了很多好的成长机会。多年以来,项目团队在不断迭代,问题却在持续累积。直到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联合行动负责人金慧珍的出现为我们的项目带来了不一样的转机。


项目线上辅导的视频会议

是她主动联系我们咨询我们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是否存在困难?是否需要相应的帮助?在后来的两次深度线上交流中,面对我们抛出的问题以及各种诉求,她总是耐心地协助我们梳理,与我们共同探讨当下的困境,然后结合她自身多年的公益经验给出了很多合理的建议,帮助我们的项目制定出了阶段性的成长方案,匹配了相应的量化目标。

在一次次项目复盘的过程中,真正受益的不仅仅是项目本身,更是我们这些参与者,她在告诉我们不足的同时,也在为我们的项目推进指明方向。在她身上我们真真正正体会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


项目在联合行动决赛后获奖

改变不断

通过参与联合行动,我们不断反思过往项目中的种种不足,针对项目活动可替代性强、缺少特色、整体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等情况,我们摒弃原先的发展模式,重组单元板块。

在人员培养体系方面,加强输入赋能,定期对项目成员的业务能力进行培训和指导,同时建立奖惩机制,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的同时,加强团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同时借助大湾区的平台,让更多的小伙伴得到成长和锻炼。

在活动开展方面,我们以子项目课题为载体,通过定期定点走访中山的龙瑞村、安堂村、雍陌村、曹边村等特色村落,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王牌行动,增强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生命力,同时在每次活动完成之后开展活动复盘,以此促进团队的总结和成长。

在项目推广方面,我们也在通过校园实地采访和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项目的用户群体、传播内容和传播角度。在此基础上进行内容产出的调整,将宣传板块进行分类,并增加干货部分,同时布局线上,打造新媒体矩阵,实现多元一体化的宣传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的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各种机遇和挑战,作为万千粤港澳青少年中的一份子,我们真正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高度参与性、互动性、行动性、持续性的交流平台。

 犹记得那天在联合行动决赛路演最后环节所分享的:

“未来的公益前行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希望能够和大家共勉。很多人都不明白公益事业的艰辛,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这1400多个日日夜夜,从最初的毫无意识,懵懵懂懂,到如今拥有完整的认知体系,独挡一面,希望用自己的行动为公益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这其中又有多少想要放弃的瞬间呢?庆幸的是我们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而这段起起伏伏的人生经历也将陪伴我们走向人生的下一个阶段,甚至更远。”


作者决赛路演现场

一直以来,寻·展古村落立足中山,背靠粤港澳大湾区,围绕宣传、保护、研究中山的老建筑及本土传统文化进行了一系列活动,尽管我们能做的可能不多,但我们仍然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让更多的新老中山人认识到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

是的,寻·展的变化和问题从未停止,但我们也始终没有放弃,希望寻·展能通过一代代的自我革新,砥砺前行,一直坚定不移地走在公益的路上。

希望寻·展可以引导更多的人欣赏古村落的艺术之美,从而形成热爱传统文化、重视文化传承的意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古村落保护的行列中来。